2022-04-04 11:23:02
近期,上海本土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态势。目前,正处于疫情应急处置的关键阶段,阻断传播的任务仍然艰巨。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华建集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投身“战疫”一线,迅速部署、周密安排、广泛发动,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了更好地抗击疫情,3月20日,相关政府部门紧急决定,对闵行体育馆进行应急改造,作为上海中山医院的临时执业点,成为集中隔离管理场所,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时间紧急,改造工程需在3月21日满足临时病房使用需求,3月23日可收治感染者。
鉴于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在医疗建筑设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和丰富经验,2003年曾承担过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当前上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隔离治疗的重要堡垒)的设计任务,且在24小时内就出具了设计方案。针对此次闵行体育馆应急改造工程设计,相关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向华建集团下达了任务指令。
集结,逆行的身影
3月20日14时,集团副总裁龙革在参加完由闵行区政府召集的闵行体育馆改建紧急会议后,立即牵头组建华建集团闵行体育馆应急改造项目设计团队,由上海院为主,集团旗下环境院、科创中心提供部分支持。上海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军第一时间响应并协调部署建筑、机电、保障等专业技术团队。
3月20日16时,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项目团队成员克服各自困难,逆行而上,在短短2小时内就有20余人于闵行体育馆工程现场集结,并在现场短时间内进行决策。由上海院首席总建筑师陈国亮担任设计总负责人,杨凯、汪海良担任现场项目经理,各专业技术骨干若干人,组成华建集团闵行体育馆应急改造工程设计团队;同时配备远程协同团队10人,负责后台配合,即刻开展工作。上海院即刻抽调后勤保障团队,紧急搬运电脑、打印机等必要设备到达现场并安装调试完成。应急设计团队与申康、中山医院、上海建工集团等相关单位有序完成现场踏勘、对接,及相关设计条件的收集整理。陈国亮总师带领设计团队,与申康以及中山医院相关专家密切配合,着手开展第一轮方案设计工作。
设计,与时间赛跑
3月20日18时50分,经过短短两个多小时的紧张设计,第一轮初步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图、以及床位布置图)很快“出炉”,于下午18时50分由集团副总裁龙革代表设计团队向防疫工程指挥部专题会议进行汇报,并获得通过;同时要求设计团队与中山医院、建工集团紧密配合,三小时内拿出细化设计方案。
3月20日19时30分,陈国亮总师带领设计团队与中山医院针对第一轮设计方案落地细节进行深入探讨,确定关键医疗流程的空间布置。团队采用现场决策和远程协助的方式,同步开展设计工作,并同步配合建工集团完成项目施工交底。
3月20日23时,防疫工程指挥部专题会议召开,第二轮方案获得确认,设计团队同步开展总体布局以及平面功能的深化;样板段得到各方确认。
3月21日凌晨2时,设计团队往返于应急项目组办公室和项目现场,指导现场施工情况,并与中山医院反复沟通病床摆放及现场医疗流程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优化设计方案。
3月21日凌晨6时,经过12个多小时通宵达旦的工作,建筑专业完成了最后一轮平面布置图的提资,设备专业图纸也在紧张绘制中。经过连夜紧密配合,现场场芯部分临时床位布置有序进行,并已初具规模。
3月21日12时,防疫工程指挥部再次召开专题会议,由各单位汇报阶段任务完成情况,陈国亮总师汇报了目前设计进度情况,获防疫工程指挥部充分肯定。
3月21日20时,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设计主体工作基本完成,部分人员休整轮班,主要设计人员继续坚守现场,配合中山医院的管理和运营使用需求。
3月21日23时,设计团队配合防疫工程指挥部进行现场巡查验收。
从设计、制作到安装的闪电战
同一时间,环境院环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何为带领标识专业技术小组加入闵行体育馆应急改造工程。
3月21日9时,标识设计小组接到院领导通知立刻加入应急工作;10时,标识设计团队赶赴现场,向集团副总裁龙总报到,同时编入上海院的设计团队;11时,现场工作会议要求标识团队48小时设计到安装一体完成,于是闪电战开始;18时,设计团队完成室内外所有的流线、点位、编号工作。
3月22日0时,设计方案确定,同时10名施工人员入场,所有设计与施工人员一同上场安装。
3月23日凌晨5时,所有室内标识的制作与安装完成;15时,所有室外安装工作完成,设计队伍撤离现场。
不眠不休的48小时闪电战结束至此结束,及时保障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启用,不负人民期待
3月22日8时30分,经过一晚上紧张建设,闵行体育馆应急改造接近尾声。3月22日早上8时30分,陈国亮总师带领设计团队成员杨凯、汪海良、唐壬、姚轶文、高芳等返回现场,确认现场施工情况,及时与施工单位、即将接管使用该项目的中山医院沟通,现场优化设计方案,以确保符合医院院内传染的防控要求,保护医护和患者安全。
3月23日凌晨2时30分,随着家具、弱电设备、安保系统等陆续抵达现场并进行安装,设计团队也进行着紧张的配合工作,直至3月23日凌晨2时30分,陈国亮总师与设计团队才离开。
3月23日8时30分,6个小时之后的早上8时30分,陈国亮总师与设计团队又再次出现在了项目现场,解决现场遗留问题,以保证改建工程顺利竣工验收。
3月23日15时,闵行体育馆应急改造工程项目完成验收,建设人员全部撤离现场。
3月23日20时,中山医院临时执业点(闵行体育馆)正式启用接收感染者……
项目投入使用后,各专业团队仍在持续提供技术保障,并总结经验,编制建设运营手册,保障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顺利运营。
从3月20日14时接到应急改造任务,到23日15时完成竣工验收,短短72小时,在市卫健委、闵行区政府的指导和各家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华建集团上海院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了闵行体育馆应对新冠疫情临时病房的应急改造设计任务,全力保障全市集中隔离收治点建设。
华建集团能在短短时间取得如此成效,一靠快速响应,前线指挥。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面对政府下达的一批防疫保障项目设计任务,集团迅速组织,快速反应,全力投身“战疫”,立即建立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伟华、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沈立东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分子公司主要领导直接参与的组织运作机制,迅速部署、广泛发动,周密安排,多次组织召开抗疫项目统筹协调会,研究有关项目推进落实方案,统筹资源配置、技术团队组建、后勤保障等工作。
二靠枕戈寝甲,精锐尽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集团承担设计的闵行体育馆、世博展览馆、嘉荷新苑等数十个临时应急隔离用房项目、集中隔离收治点项目,必须要在极短时间内建设完成。以集团下属华东院、上海院为主力,环境院、水利院、地下空间院等多家参与的“集团军”式“防疫阻击战”已经打响。华东院充分发挥多团队综合技术实力优势,组建了十余支项目突击队共计二百余人,上海院成立了以总建筑师领衔的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技术团队,相互协作配合,正开启着“5+2”、“白+黑”全天候应急工作模式,日夜奋战抗疫项目一线,在多少个彻夜不眠的工作现场,又有多少个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和场景在演绎。
三靠党建引领,全力保障。凝聚合力,同心战疫,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集团党委成立了“抗疫项目党建引领工作组”,搭建平台、统筹协调、有效保障,下设统筹协调组、技术支撑组、信息宣传组、综合保障组,更好地为抗疫项目建设提供组织动员、沟通协调、技术支撑、服务保障,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集团科创中心还成立了集团应急医疗建筑技术标准编制组、集团应急医疗建筑项目专家技术组,为集团应急医疗技术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为本市应急医疗技术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在此次闵行体育馆应急改造工程中,华建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各分子公司行动迅速,与时间赛跑,主动担当急难险重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作为主要设计单位,上海院发挥了在抗疫应急项目中的技术引领作用,环境院、科创中心全力配合,倾力奔跑,彰显了特殊时期国企干部员工的特殊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