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09:59:05
“在和中国的不对称斗争中,立陶宛已成为有毒的标签”,《纽约时报》21日以此为题发文称,立陶宛去年底因允许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惹怒中国,对华出口和进口都遭遇停滞,虽然欧盟和美国口头声称支持立陶宛,但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报道还引述欧洲专家的话称,中国这是在杀鸡儆猴,“许多欧洲领导人看着立陶宛说,‘天哪,我们不要做任何让中国不高兴的事情’。”
报道称,当立中关系刚开始恶化时,立陶宛成功的芯片制造商Brolis集团并没有太担心,因为它没有向中国销售产品。“但这只是个开始。”该集团创始人维兹巴拉斯说,任何带有“立陶宛痕迹”的东西,无论多么轻微——如使用了立陶宛制造的小型部件的德国汽车——如今都有被中国禁止进口的风险。他说:“很不幸,立陶宛已成为一个有毒的标签。”他感叹中国的经济实力赋予了其对全球供应链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因此能够打击任何供应链上与冒犯北京的国家有交集的地方。报道称,“考虑到使用其激光传感器芯片的外国客户想要避免被列入中国的黑名单,Brolis集团最近放弃了在立陶宛建造一座5000万美元的工厂的计划,转而希望在比利时建厂。”
《纽约时报》称,中国禁止立陶宛产品进口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中国也停止了对立陶宛的出口,从而剥夺制造商所需的零部件和材料”。报道举例称,立陶宛一家小型滑翔机制造商的大部分材料来自德国,但也需要一些小而重要的中国零件。“被中国供应商拒绝出售零件后,该制造商转向爱沙尼亚的一家公司代购。但供应商发现终端买家在立陶宛后,也停止了(向爱沙尼亚公司的)销售。”
今年1月,欧盟在世贸组织对中国提出申诉,称中方针对立陶宛的行动“非法且具有歧视性”。《纽约时报》称,但除此之外,欧盟在很大程度上让其最小和最弱的成员国之一自生自灭。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在公开承诺声援立陶宛的同时,私下敦促立陶宛将代表处改为“台北”而不是台湾。“美国也承诺与立陶宛站在一起对抗北京,但几乎没有提供具体的支持。”报道称,令中国更加警觉的是斯洛文尼亚总理近期称将设立台湾代表机构。不过斯洛文尼亚外交部很快澄清,该代表处的名字将使用“台北”,而不是“台湾”。
“许多普通立陶宛人虽然为自己的国家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感到无比自豪,但认为与中国对抗是愚蠢的。”报道称,立陶宛外交部委托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只有13%的受访者支持政府的台湾政策。上述滑翔机制造商的老板嘲笑立陶宛政府与台湾的接触“虽然善意但却注定失败”,“我们是一个小国,改变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延伸阅读
立陶宛外长倒打一耙:有大国想“教训世界”
【编译/观察者网陈思佳】操弄反华议题导致本国经济受损后,立陶宛当局不仅没有半点悔改的意思,还倒打一耙试图污蔑中国搞“经济胁迫”。
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13日报道,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近日仍试图为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辩护,声称立陶宛当局“从未打算引发外交问题”,此举是其所谓“基于价值观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兰茨贝尔吉斯罔顾立陶宛当局的错误举动,在发言中颠倒黑白,反而妄图把立中两国关系恶化的原因归咎于中国:“我们没有挑事,有大国想给全世界一个教训。”
他声称,立陶宛允许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是其“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和自由”。他坚称,立陶宛并非借此举换取台当局的“回报”,“立陶宛不是在兜售‘代表处’的名字。”
兰茨贝尔吉斯还试图把中立之间的经贸问题上升到欧盟层面,声称中国实施所谓“经济胁迫”的目标实际上是“整个欧盟的单一市场”。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图自澎湃影像
立陶宛经济部长阿尔莫奈特也跟风渲染“中国威胁”,妄称中国对立陶宛开了所谓“经济胁迫”的先例,“今天是立陶宛,明天可能就是其他国家。”她同时试图营造“乐观”氛围,强调目前尚没有公司离开立陶宛,今年该国经济有望维持“强劲增长”。
但立陶宛企业对此有着不一样的看法。立陶宛科技公司Brolis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蒂霍纳斯·维兹巴拉斯(KristijonasVizbaras)表示,立陶宛激光产业约50%的零部件最终都会卖给中国客户,为避免进一步的损失,他正考虑是否要把旗下新设立的传感器企业的生产线迁往比利时。
“我们需要降低风险,将我们未来的扩张计划从立陶宛转移出去,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也是很多其他企业都在做的。”维兹巴拉斯说。
立工业家联合会主席维德曼塔斯·杨努列维丘斯(VidmantasJanulevicius)则分析称,如果立陶宛不能与中国恢复关系,未来许多企业的投资可能都会避开该国,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可能会成为“困难时期”。
杨努列维丘斯试图从两方面来看待立陶宛面临的形势。他强调立陶宛不可能回避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宣称欧洲不能过于依赖中国:“过去30多年里我们一直在向中国迈进,无法在短时间内跳开。但我们不能依赖一个国家,需要多样化的供应链。”
在立陶宛多次乞求欧盟出头对华施压后,欧盟在当地时间1月27日就中立经贸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但一些欧盟成员国私下里纷纷表示,他们并不赞同立陶宛当局的行动,立陶宛当局执着于挑衅中国完全是“损人不利己”。
一名欧盟成员国官员对《金融时报》直言:“我不明白,在一个中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上挑起事端到底能有什么好处。”负责波罗的海地区事务的一名德国官员则表示,欧盟需要适当的战略应对中国,但这不应该和立陶宛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引发的问题挂钩,“在面对百倍的挑战之际,我们没理由为这种事情争论。”
对于中立经贸问题,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月27日回应说,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行事,中立关系出现问题,其中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所谓中国对立陶宛进行“胁迫”纯属无中生有,颠倒黑白。中立之间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中立之间的问题,是立方背信弃义、损害中国利益导致的问题,不是中方向立陶宛施加压力的问题;中立之间的问题,是中立双边问题,不是中欧之间的问题。
资料图
赵立坚表示,我们敦促立陶宛立即纠正错误,不要甘当“台独”分裂势力和反华势力的棋子。立陶宛应该回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我们也提醒欧盟方面明辨是非,警惕立陶宛绑架中欧关系的企图,劝导立陶宛同欧盟其他成员国一样,履行同中国建交时所作的政治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