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 10:35:05
主持人:为解决院前急救能力不足的问题,本市从2019年开始进行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不到两年的时间,本市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已达100%,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到10分钟以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今年7月30号,《天津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通过了市人大的审核,《条例》也将于9月1号施行。今后,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本市院前急救工作也将更加完善,有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来听记者张清淼的报道:
(压混:电话铃响,您好120请问事发地点在哪儿?河西区什么地儿?军宫里是吧?)
在市急救中心接警大厅里,电话铃只响了一声,工作人员刘萍就接起了电话。
通过简单沟通刘萍了解到,?需要急救的是一位突发心脏不适的病人,因此,在系统自动派车的同时,刘平还在电话中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的处置方式。
(压混:从现在起不要让他吃喝任何东西,这可能会让他难受,或引起其他问题……)
市急救中心通讯信息科科长刘艳说,市急救中心接警大厅调度席位已经增加到41个,每天接听电话2700-3000个。目前,急救中心的10秒接听率达到了100%:
(录音:接警第一个先是受理,受理就是说先问清您的地址,根据不同的主诉预案,我们再进行一些具体问题的询问,在救护车车到达之前,我们会给你一个正确的和专业的急救指导。后排的调度员根据您的距离的不同,我们进行一个最近的车辆的一个调派。)
(压混:家属慢点别着急啊,慢点,看点病号。老师,这个病号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那个血压是现场量的,血压是一百六九十……)
正在第四中心医院急诊室门外和医生做交接工作的是河东区春华街急救站点的医生高金霞。高金霞说,在团队5人的通力配合下,病人的生命体征已趋于平稳:
(录音:我们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在途中我们就电话联系,然后不到10分钟我们就能到现场,首先评估他的生命体征,然后(测)血压、心电图……如果你确定心梗的话,该除颤除颤,该用药的用药,咱就是院前能给他处理好,能保障他生命安全到医院。)
据了解,本市在2019年2月就印发了《天津市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纳入了民心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本市已经在全市建立起急救中心及分部、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点三级网络。市急救中心主任李尚伦介绍说:
(录音:目前来讲,我们全市救护车已经达到了420辆,全市我们的急救站点已经达到了204个,每天我们运营的救护车能够在220辆左右。从接报至到达现场的时间现在来看平均时间在10分钟以内。)
今年7月30号,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天津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今后,院前急救工作将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以多部门协作的方式有序推进。李尚伦表示:
(录音:像我们公安交管部门对我们救护车安装了相应的便利通行的装置,另外一个通信管理局也是主动和我们这个基础的电信运营商做沟通,现在如果我们用手机拨打120的话,我们会有一个定位的功能,能够缩短我们询问的时间。下一步切实的提高我们对危急重症患者救治能力,降低我们的死亡率,降低我们的致残率。目前,我们正在和咱们天津的有关高校也正在进行紧密的一个合作,从学历教育,从我们的继续教育,从我们的后续的日常的培训角度来讲,切实地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
请听本台短评:法规支撑,多部门联动,打造急救事业“天津模式”
“10秒钟接听 10分钟到达”,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其实是1030名各岗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坚守和努力。全市6个急救分中心和204个站点支撑起了天津市的“急救网络”。
今年7月30号,经过多轮讨论的《天津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也正式通过,市公安交管局、通讯管理局等部门的配套政策也给“天津急救”这辆高速汽车增添了 “助燃剂”。此外,本市还专门为急救中心增加了编制,并在职称晋升、继续教育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这些系列举措都为天津急救事业广纳贤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相信,有了《天津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保驾护航、多部门联动配合以及院前医疗急救部门智能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天津也将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120天津模式”。
(文章来源:天津网络广播电视台)
文章来源:天津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