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2 11:49:01
只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机制,才能逐渐接纳、理解孩子。最终,陪孩子平稳度过这一阶段。
——鹿妈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江美丽朗读音频
作者丨握书姑娘
来源丨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ID:gcocp2014)
昨晚,闺蜜一脸愤怒地跟我哭诉她女儿。
“你来评评理,我就说了她两句,她不听就算了,竟然还跟我顶嘴,把房门一关,一天没出来,晚饭也没吃。”“她成天拿着手机玩个不停,我说了她两句就给我摆脸子,自己成绩不好不知道吗,这样下去怎么冲击重点高中?本来觉得她大了,会越来越懂事,谁知道这么叛逆,我这还不是为她好。更过分的是,她爸一回来就告我的状,说我成天叨叨,打扰她学习,我……”
谈起这些,闺蜜满脸都是郁闷,无奈和焦灼。
真是应了那句话: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我种了一个小宝贝,却收获了一枚炸弹。
这枚炸弹指的就是青春期,许多家长被叛逆的孩子折磨得精疲力尽,黔驴技穷。
他们想要找到好的方法应对孩子的各种叛逆行为,却又常常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那么,孩子究竟为什么会叛逆?面对叛逆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
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理语言和内在动机。
通常情况下,孩子出现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往往不外乎以下几点:
1.自我意识增强
心理专家认为,青春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也就是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走向成人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孩子,体格、性征、心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成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品质以及信念等。
此时的他们,最强烈的一个心理活动,就是渴望独立,希望塑造自我,获得自我认同。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的那样: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把寻找和建立自我认同当成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就是说,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发育成熟,自我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在他们心里,自己已经长大,需要自主决定权,不必事事都像小时候那样听从父母。
而此时的父母,一旦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像小时候那样操控、教育他们,让他们无条件接受成人的权威。
他们往往不但不会接受,反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发脾气、顶嘴等各种叛逆行为对抗父母,来维护自我。
2.不良情绪的发泄
许多西方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看作是个体发展的“敏感期”。
青春期的孩子,心思敏感,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比如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挑战,父母的不理解,都很容易让他们滋生诸多不良情绪。
这个年纪的孩子,由于心理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发展,“理智”和“情感”冲突不断,大脑处于极度拉扯之中,容易产生情绪在前面飞,大脑在后面追的现象。
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来控制或疏解消极情绪。
他们不会像大人一样即使内心波涛汹涌表面依旧不动声色,只会把所有不良情绪都显现在一举一动里。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通过发火、摔东西、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等恶劣态度和行为,来发泄内心的不痛快。
3.父母不当行为的刺激
除了孩子由于本身成长所带来的叛逆外,父母一些具有破坏性和杀伤力的行为,也容易诱发孩子的叛逆:
1.打骂,吼叫:助长孩子的挑衅行为,让孩子在长期的暴力沟通中,变得喜欢争斗和报复;
2.贬损,打击: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爱,进而通过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博得父母的关注;
3.唠叨:对叛逆期孩子反反复复地唠叨,孩子不仅会对父母的话“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还会让他变得厌烦,对父母产生防范性;
4.控制:当父母总是以一种强硬的态度试图控制孩子,凡事都跳出来指挥孩子怎么怎么做时,孩子会觉得他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且父母不信任自己,更容易凡事反其道而行之,拒绝按照父母的指令做事。
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办?
叛逆,是孩子在青春期的必经之路。
面对叛逆的孩子,一方面很多家长头疼、无助,不知道怎么办。
但另一方面又深知,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只是被动地等孩子自己走出叛逆处境,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那么,作为父母,究竟该如何不打、不骂、不动气地应对孩子的叛逆,改进亲子关系,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呢?
1.适当放弃自己的权威
有些父母认为,只有拿出自己的威严,对孩子采取强硬的手段,才能制服孩子的叛逆。
殊不知,传统的约束策略,对叛逆孩子通常一点也不管用。
因为在孩子心里,认为自己与成人是平等的,比起权威,他们更想要的是认可。
举个例子,比如带孩子外出,你命令她穿裙子,但孩子却对你的意愿死活不从,非要穿牛仔裤。
于是,你们产生矛盾,僵持不下。
而事实上,穿什么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之所以起冲突,谁也不愿服从谁,归根结底,在于权力的争夺。
你想要通过这件小事彰显自己作为父母,说话孩子必须听的威严。
而孩子却想拥有自己的主见,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通过这件事反抗你,来表明自己的内心活动。
这个时候,对于一些不触及底线的事情,父母就可以适当放下自己的权威,让孩子自己做主。
如此一来,他们才会感觉自己被尊重,认可,从而少一些反抗,抵触情绪。
著名教育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曾指出:
父母如果执着于与叛逆孩子进行权力争夺战,最后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境地。
当父母学会避免与叛逆孩子一争输赢时,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面对叛逆的孩子,高高在上的控制、命令、口若悬河的说教、指挥、通常无益。
适当放弃自己的权威,放下父母的架子,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更容易搞定孩子的叛逆,让孩子的行为回到正常轨道。
2.对孩子持理解的态度
理解,对孩子来说如春风化雨般管用,它是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
父母体谅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真正的重视和关心。
但理解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与孩子相处的一点一滴里。
比如,当孩子弄砸了一场重要考试本来就伤心时,如果你再怒气冲冲地斥责他,告诉他不应该如此粗心大意时,孩子往往不仅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还会对你萌生对立情绪。
而当你对孩子说一些鼓励性的话,比如“我知道你其实也很想考好,不过这一次没考好也没关系,咱们下次再努力努力就好了”,孩子则会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得到了你的理解。
这不仅能有效消解孩子的内心的苦恼,更能增进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你没有什么隔阂,从而少一些反叛行为。
父母对孩子的理解越多,孩子就会越少表现出叛逆行为。
3.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研究表明,父母如果经常一遇到问题就情绪激动,抑制不住怒火对孩子大喊大叫,则养育出来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人身攻击,语言攻击和社会退缩的现象,而且缺乏积极行为表现。
也就是说,用发火,吼叫等发泄情绪的方式约束孩子,很多时候不仅不会让孩子的叛逆有所改观,甚至会适得其反。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孩子正在踏上刚好有车辆行驶过来的马路。这个时候,如果你马上冲着孩子大喊大叫,大概率下孩子会由于受到你吼叫的惊吓,一时恍惚而酿成悲剧。
而当你先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拉孩子一把,则更能避免祸患的发生。
可见,遇事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解决问题,是父母的一种大智慧。
你越是学会冷静下来去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就越能训练和示范你的孩子这样做。
当你一碰到事情就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孩子也许会出于对你大吼大叫的害怕,暂时服从你的要求。
但一个常常被你忽略的弊端却是,经常对一个叛逆孩子大喊大叫,久而久之会让他觉得父母压根不爱自己,从而沮丧,不安,甚至万念俱灰做出极端行为。
所以,面对叛逆期孩子的磨人行为,切记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李玫瑾教授曾说:
“孩子由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逆反,对父母不敬和自作主张等情况,都是青春期的常见现象。”
叛逆,是孩子心理生理成熟的表现,并不是什么不可应对的坏事,反而是孩子快速成长的一个契机。
面对叛逆,作为父母不必过度紧张,焦虑。
放平心态,不过分管制,也不放任不管,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激励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应对孩子叛逆的最好姿态。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叛逆不是过错,理解才不会错过。
*来源: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ID:gcocp2014),专注心理学教育10年,累计培养心理咨询师30余万人,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