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独立团:三名营长、十名连长,建国后官至何级?

2021-10-07 16:12:02

风月交友

导语:自从我国建国以来,就格外重视对那些为共和国成立付出鲜血的英雄的嘉奖。最大型的一次授衔仪式就莫过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次授衔仪式。授衔仪式主要嘉奖了那些贡献突出的人物,诞生了我们的“开国元帅”等等荣耀。

那么作为我国建党以来的第一支武装势力的叶挺独立团中的营长、连长们,又分别获得了什么样的头衔呢?

叶挺独立团,是我军历史悠久的一个有名武装力量。他们是北伐战争中的威名远扬的“铁军”,是长征途中勇敢无畏的“前锋”,是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百胜之师”。

叶挺独立团自1925年成立以来,就始终是全团人的骄傲,他们英勇作战,作为我党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的战士们用行动,为后来的革命军树立了榜样。

首先是一营营长,名为周士第,有很多对黄埔军校有所关注的人都听说过他。周士第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他就进入了铁甲车队。后来被叶挺看重,委以重任。

周士第资历较老,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在红军长征期间,他已经担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了。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解放军第十八军团的司令。最终,在授衔仪式中,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

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的营长为许继慎。和周士第一样,许继慎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高材生。在学生时代,许继慎就是一个进步青年,曾经多次发动学生爱国运动。在成为叶挺独立团的二营营长后,许继慎因为作战勇猛多次受到提拔。

北伐战争期间,许继慎成为了独立团团长,到了长征时期,许继慎已经成为了红一方面军的军长了。

值得一提的是,许继慎不仅是一个作战勇猛的将领,同时还善于知人善任,著名将领徐向前,就是由许继慎发掘并培养而成的。但很可惜,不同于周士第的幸运,许继慎并没有幸运地在战争中活下来。1931年11月,许继慎牺牲。

三营营长名为杨林,他是叶挺独立团三位营长中唯一的一位外国人。杨林的原名是崔勋。他是平安北道人,早年曾经参加过三一运动,在延边地区期间,他还常常活跃在朝鲜的反日游击队中。后来经上级介绍进入云南讲武堂进行学习深造,就是在此期间,他改名为杨林。

毕业后,他成绩优异,本可以留校任教,但他婉言谢绝。选择进入黄埔军校担任助教。在得知要成立叶挺独立团后,他辞职加入,成为三营营长。

1936年,杨林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叶挺独立团的三位营长最终仅仅只有一营营长周士第幸运地活到了建国后的授衔,而剩下的是个连长命运也是迥然不同。

首先是一连连长莫奇标,他也是从黄埔军校中毕业的学生,出自黄埔二期,在北伐战争期间表现突出,成为营长,但遗憾的是,不久,莫奇标就在作战中壮烈牺牲。

二连连长吴兆牲与一连连长莫奇标一样,同为黄埔二期毕业生,最终也在血战中牺牲。三连连长高超与莫奇标的经历更为接近,同为二期生,也和莫奇标一起攻打武昌城时,两人双双牺牲。

四连连长相信大家都曾经听说过,就是卢德铭,被孙总理亲自面试破格进入黄埔军校。北伐战争中,他表现突出。还曾经跟随毛主席一起,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在返回井冈山的途中牺牲。五连连长刘光烈,随着贺龙贺老总发动南昌起义。1927年,在死守黄安县城时,壮烈牺牲。

六连连长袁也烈,参与过南昌起义。在乳源战争中受伤,被送往医院医治。等到他痊愈后,就被上级秘密安排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最终不幸被捕。直到国共联合抗战时才被释放。

1955年授衔之时,袁也烈被授予少将军衔。然而七连连长张伯黄、八连连长李海涛、九连连长胡焕文、机枪连连长练国梁就没有袁也烈那般幸运,他们都没能看到祖国建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牺牲于北伐战争期间的南昌城下,足以见得那场战争的惨烈。

结语:叶挺独立团共计三名营长、十名连长,共计13人。然而,最终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却仅仅只有2人而已,这样的存活率不禁让我们唏嘘。

这些人还并非普通战士,他们还是官职不低的领导者,即便如此,仍然未能在战争生存下来。足以见得将领的身先士卒和战争的惨烈,他们也都值得我们尊敬。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熊猫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