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12:14:02
在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从原材料配送到成品入库,除了几名设备运维人员,其余工序全部由机器完成。在生产线末端,黄色机械臂将电线抓起并交给RGV小车运往传送带。在生产车间和仓储车间,有七八米长的空中连廊,产品经传送带运往智能仓储车间。
“玉蝶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营销精准化。生产工序由原来的6道合并至1道,生产产品合格率达到99.9%,搭建的工业设备物联网平台和OSC数据协同工作中心为车间装上了数据大脑,让工厂运转更加智慧。”玉蝶公司副总裁程宏说,玉蝶OSC数据中心展示页面显示的是当前区域销售排行、销售产品排行等数据。这些数据将为玉蝶在市场拓展、产业布局等方面带来更多可能。
大数据时代下,“万物皆可融”。在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融合”创造无限可能,贵州各行各业在大数据热土上百花齐放,“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服务业”“大数据+政府治理”等等。
据了解,2020年,贵州大数据战略为企业加速赋能,累计推动超2万家企业上云,全省企业云平台应用率达41.6%。
“万企融合”取得扎实成效。截至目前,贵州已打造形成了307个标杆项目、3262个示范项目,带动6043户企业开展融合改造,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到41.1,比开展融合前提升7.3。
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新型企业。
你能想像,在偌大的工厂里,没有一个产线工人,仅有机械臂、机器人有序而高效地忙碌着;从加工部件、装配成型甚至到最后一道成品检查的工序,都可在无人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的场景吗?这一幕,正出现在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遵义V谷5号的新厂房。
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以其现有自动化生产线为基础,展开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研发、设备数字化开发、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定制开发自动挂簧设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集成工业计算机、PLC、传感器,开发对应软件系统,实现整条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以机器视觉、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和装备升级关键工位,完成产线智能化改造,从而实现无人工厂模式。
“在原来,对于我们传统制造工厂来说,当一天工作结束,机器关闭、工人离去,生产能力就闲置了,一年下来,设备利用率被拉低,大量生产力被浪费的情况无可避免,机器设备真正用于生产的时间不足1/3。”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刚说。
“在生产车间内,通过查询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当天的生产计划一目了然。”田刚说:“这个智能系统还可以实现无人化的监管,现场有什么问题可以实时通过系统数据体现出来,方便追溯、查找。”
“机器取代人”,少人化,乃至无人化,都是通过大数据融合发展下的成果。
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探索用科技赋能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智造”,在实现“无人工厂”的路上阔步前行。
全省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发展水平指数由2017年的34.2提升到2019年的39.8;全省大数据与农业融合指数由2017年的31.3提升到2019年的38.5;全省大数据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指数由2017年的31.6提升到2019年的39.3。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